首页>浙仪年志 >品牌故事 >

发布时间:2022-01-31 | 分享

攻克“卡脖子”,亮剑正当时

  说起国产仪器,你能想到什么?当前,我国科学仪器企业虽然众多,但技术与质量严重落后,在高端仪器市场几乎“空白”。究其原因,科学仪器研制不仅需具备强大的系统设计和集成能力,更必须结合纷繁复杂的应用需求进行数以年计甚至十年计的迭代优化,实现从“能测”到“能用”,最后到“好用”的蜕变。这其中实现每一步的跨越都困难重重,在雄厚的研发能力基础上,更需要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责任意识作为驱动。浙仪集团的明星产品——微量连续闭口闪点仪的开发历程,便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较好地诠释。


  闪点是表征液体挥发性和可燃性的重要参数,关系到可燃液体的使用、存储和运输安全。对于闪点的测试,传统的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GB/T261、ASTMD93)存在测试时间长、样品量大、使用明火安全性差等诸多问题。目前国际上领先的方法是微量连续闭口杯法(ASTMD6450、ASTMD7094)(以下简称微量法),十几年来相关检测技术与仪器被牢牢掌握在奥地利Grabner和德国Eralytics两家公司手中。2016年1月,浙仪集团闪点仪项目正式立项,彼时国内市场上已充斥着大量低端且廉价的宾马仿制仪器,而浙仪领导层决心改变现状,定位高端,开发国内第一台微量连续闭口杯闪点仪。


图片4


  项目预研阶段,摆在研发团队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参考资料缺失,仅能参照两份标准确定基础的机械结构,远不足以达到功能实现的要求。面对困难,浙仪并未选择“逆向破解”的常规思路。项目组通过37次技术讨论会,将仪器的各功能模块拆分、归类,并根据历史开发经验,经过充分讨论最终确定每个模块的最优实现方案。


  2017年5月,闪点原理样机研制完成,成功测试得到第一个闭口闪点数据。2017年12月,第一代功能样机研制成功,测试流程与标样数据已初步达到标准规范要求。


图片5


  但正向开发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数据偶尔发生2-3℃漂移甚至在极个别情况下测不到闪点的问题成为项目组成员挥之不去的阴影。反复验证的结果让研发团队逐渐意识到过于依赖标准的局限性和误导性。为确保测试数据万无一失,团队决定全面、细致地分析影响闪点检测值的内外部因素。


  2018年,12台样机、3位忙碌的测试人员、实验台上堆积如山的数据记录表,成为研发部一道独特又日常的风景。团队通过整整一年的时间先后验证了点火能量、点火针结构、样品杯粗糙度、空气导入量、实验环境、装样量等近20种变量对闪点的影响,并对某些关键变量进行了协同分析。闪点测试过程复杂非线性、多因素耦合的特性使验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但最终项目组通过近百次产品讨论会梳理出10余项优化措施,并逐一进行调试确认。


  2018年底,闪点检测数据逐渐稳定可靠,大量测试数据表明,仪器检测的重复性与再现性远优于标准要求,第二代样机开发成功!2019年,FPCC420A微量闭口闪点仪正式上市。


  “将浙仪集团的微量闪点仪引入我们的快检车系统的确能够让公司受益。单次测试仅需1~2ml的样品量,10分钟出具结果,这大大节约了整个分析流程的时间。“——济南弗莱德总经理董先生


  微量闭口闪点仪研发的过程虽充满艰辛,但使团队对测试对象和检测原理的认知达到了新的高度,并深刻地意识到做好一款科学仪器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怀揣着做好产品的决心,脚踏实地、严谨负责并坚持不懈地解决质量和用户关心的问题,才能够推动国产仪器迈向上新的台阶。

全部内容

直属机构

事业群

©浙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ICP备2022007864号